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身体发育趋于成熟,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显著变化。与此同时,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众对青少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青少年所要面对的挫折和挑战也越来越复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在当下复杂的现实面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正确认识这些因素,是科学有效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一)来自孩子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
孩子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
3.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然而,这个时候,孩子心理发展却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
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孩子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孩子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
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孩子们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
中小学时期,孩子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中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中小学课堂,中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青少年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青少年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当今社会上充斥着许多不良思想和行为,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但是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监督力度大大不足。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完成,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以及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意识,意志品质相对薄弱,如果没有正确的帮助和教导,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将对青少年心理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当然,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绝不能仅仅依靠家庭或学校或社会的单方面作用。为了祖国的未来,社会各界应共同行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才能取得显著的成绩。
正所谓“一个种子能够健康的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能迎来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
推荐阅读: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