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行为,为什么这么困难?

在我们的心理咨询中发现,想要一个人改变行为真的太难了,特别是要长期坚持的那种改变。

这可能是我们这辈子遇到的最难的事情之一。这里说的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种改变,而是真正能持续下去的改变。不管是减肥、健身、戒掉坏习惯还是其他任何方面的改变,都特别不容易。

在这个方面,科学家们研究了很多年,发现为什么长期改变这么难,主要有以下8个原因。

原因1:受负面情绪驱使

负面情绪其实没啥用。很多人觉得后悔、羞愧、恐惧和内疚,这些坏情绪能逼着自己改变,但事实正好相反。这些负面情绪情绪只会让你老想着自己哪儿没做好、哪儿做错了,根本帮不上忙。一项对129个关于改变行为的研究,发现靠吓唬自己和后悔是最没效果的办法。说白了,真想改变,你得找到让自己开心的理由,得有动力才行。光在那儿难受没用,得给自己打气。

原因2:深陷思维谬误的泥潭

想改变行为又觉得太难的时候,人很容易走极端:“要么彻底改掉,要么干脆不改”。要是改失败了,就会觉得自己完全做不到。其实这种“非黑即白”的想法本身就是个大问题。它特别容易让人半途而废,因为保持超强的改变动力实在太难了(就像很多人办健身卡,没过多久就不去了)。真想改变的话,第一步就是别这么极端,改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其他不合理的想法。

原因3:总想一口吃掉大象

改变行为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想一口吃成胖子肯定没戏。关键是要从小处着手,定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目标。比如别光喊“我要健身”,不如说“晚饭后我就去楼下溜达半小时”。这些小事就像搭积木,一块块垒起来慢慢就见效了。不过定目标也得实在点,不能好高骛远。行为改变研究表明,具体可行的目标最管用,既能衡量进度又容易坚持。

原因4:忽视了“工具箱”

修车得有趁手的工具才行,改掉自己的行为也是一样的道理。甭管你管这些叫工具、设备还是别的啥,重点是我们得找到靠谱的帮手来支持自己慢慢改变。比如,想改掉乱吃东西的毛病,至少得学会怎么吃才健康,还得列个能落实的计划。可以在手机备忘录里存个健康食谱,或者在日历上设个每日提醒。这些方法有的适合自己用,有的是大家都能拿来就使的好招。咱们都得备着这么一套“改毛病工具箱”,以后遇到问题就能随时掏出来用。

原因5:试图改变太多

改变行为是好事,但一次只能改一个。想同时改好几个?那肯定会失败。为啥呢?因为我们的注意力、精力、自控力、动力、时间……这些本钱就那么多。要是贪多,不光把自己累够呛,最后啥也改不成。别忘了,生活中还有其他事要我们去操心,所以哪怕只是多改一个小行为或小习惯,那都是巨大的成功。

原因6:低估了过程

改变不是只做一件事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就像拼图一样,少了哪一块都不完整。你可以看看那些专门讲怎么改变行为的理论(比如TTM模型),研究一下挺有帮助的。不过要记住,真正想长期改变,得一步一步来。很多人总想着改变应该很容易,其实哪有那么简单。哪怕是很小的改变,也得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原因7:忘记了失败通常是必然的

如果你尝试改变却失败了,这太正常了!谁还没在改变的路上摔过几跤呢?失败就是改变的一部分,而且很可能不止失败一次。每次失败都能让你更明白下次该往哪儿使劲。那些靠谱的改变方法都说啦,失败不是终点,而是必经之路。别把失败当作放弃的借口,它就是你改变路上的一个台阶而已。

原因8:没有立下“军令状”

最重要的一点——说白了,想干啥事光嘴上说说没用,得动真格的。就像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常对来访者说的:“不给自己立个军令状,定好具体要怎么做,那这事儿基本就黄了。”这才是最关键的,其他都是后话。

为何改变行为这么难?其实就是因为上面这8个看不见的绊脚石在捣乱。不过知道这些不是要吓退我们,反而是帮我们更好地改变自己。

改变确实不容易,但每跨过一个坎儿,我们就离更好的自己更近一步。别总想着一下子变得完美,用对方法,慢慢来,每天进步一点点。

而改变的关键在于:先搞明白为啥要改,然后动手去做,最后坚持住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