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瘾”,在众多搜索工具中,“孩子网瘾怎么办”、“怎样戒掉孩子网瘾”、“如何戒掉孩子网瘾”、“孩子网瘾严重怎么治疗”等等一系列搜索词条层出不穷。但总的来看,都是集中于“如何戒除掉孩子的网瘾”。然而,家长们在苦苦找寻解决孩子网瘾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有曾想过孩子形成网瘾背后的真正原因吗?一味地只知道寻找解决网瘾的办法,只会让像“杨永信”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最后苦的还是孩子。
所以,在发现自己孩子有网瘾的时候,不要急于找寻戒除网瘾的办法,先要了解清楚孩子网络成瘾背后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方为上策。以下,就为大家介绍孩子网络成瘾的几种原因。
1.家庭决定是否网络成瘾
孩子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仅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由主要来自家庭的伤害。通过对接受治疗的孩子的分析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的缺失;排名第二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
可以说,如果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比较融洽,孩子就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孩子是不太容易出现网瘾问题的。夫妻关系不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处模式,往往促成孩子成瘾性人格的形成。
2.网瘾孩子是痛苦的
成瘾是解决痛苦的一种方式。所有的成瘾都是人感到痛苦后,想要找个东西依附,或者是依附人,或者依附物。所以有的孩子选择烟酒,有的孩子选择早恋,还有的孩子就选择了网络。
表面上看,有网瘾的孩子是主动上网去找快乐,实际上却是被动的在逃避,逃避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压力和痛苦,通过这种依附来麻醉自己。其实整天什么都不做就上网,孩子也知道是不正常的,是落后于同龄人的,所以迷恋网络对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压力和痛苦。
3.父母和孩子沟通出现问题
有些孩子形成网瘾,是因为和父母的沟通出了问题。
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孩子的心总是被压抑着;压抑的心情使他们学得不自然,学得吃力;成绩不好,心情就更加压抑。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孩子们只好躲进网络世界释放自己。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我们家长不按规律,胡乱指责,结果把孩子逼进了网络世界!
正因为孩子的网瘾和父母的沟通方式相关联,所以如果只矫治孩子的网瘾,而不一并改变父母的沟通教育方式,即使把孩子治疗好,让他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也会很容易复发网瘾。因为孩子在试图摆脱网瘾时,父母仍旧无法有效地和孩子沟通、无法积极地帮助孩子,而继续采取不当的沟通和管教方法。也就是说,先是父母影响了孩子,孩子成瘾治疗后,父母又会给孩子摆脱网瘾造成障碍。所以,治疗网瘾应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
4.透支快乐后行为极端
兴奋时,大脑会大量分泌一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奖赏系统:你兴奋,就给你快乐做奖赏。但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不能源源不断的分泌,上网时长时间的兴奋会把它消耗掉,所以下网后,就更不容易感觉到快乐,总是心烦意乱,就还是想上网去得到快乐。也就是说,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是同时存在的,上网让快乐更快乐,让痛苦更痛苦。
网络成瘾后,每天的上网时间都很长,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就会透支,感觉也从兴奋渐渐变得麻木。透支到最后,无论上网与否都不快乐。孩子的生活态度会渐渐变得悲观、黑暗,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心理变态。这就是为什么网瘾孩子容易走向犯罪。
5.网瘾体现了孩子的需求
沉溺于网瘾的孩子,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就是喜欢玩网络游戏。
网瘾能反映出孩子早年的欲望,童年时没有得到什么,大了就会下意识地去弥补。比如小的时候没有伙伴,就倾向于在网上聊天交友;小时候有许多没有实现的幻想,就倾向于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在游戏里成为魔术师、战士。网上聊天能满足孩子并未得到满足的情感交流需求,在游戏里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满足感、归属感、操纵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不能给予孩子这种感觉,他才会特别依赖网络。
6.家长和学校的评价体系单一
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们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那些在学业竞争中“失败”的孩子,更容易进入网络世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视频是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他们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可以获得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的成功体验,得到充分的心理满足。
尤其是在初一、高一和大一这三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容易出现不适应,容易以逃避现实的方式去面对。一些原来很优秀的孩子,突然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了;而网络提供了一个最廉价的找回成就感的途径,于是很多孩子迷上了网游。但是,家长往往不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很多孩子都是初一、高一和大一开始网络成瘾,等到初二、高二和大二成绩下降了,家长才意识到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
孩子网络成瘾并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形成的,其背后必然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地寻找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寻找孩子网络成瘾背后真正的原因,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会网络成瘾,是因为作为家长的我们自己没有做好,才导致的孩子网络成瘾。
探索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加以科学地引导孩子慢慢戒除网瘾,才是上策,切勿将自己的孩子交到“杨永信们”的手中!
推荐阅读:叛逆,难道只是孩子的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