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时不好好做游戏,学唱歌时不好好唱歌,坐不住,乱跑乱跳;我的儿子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一会儿动这个,一会儿玩那个,一点作业要做到半夜;我的儿子打会说话开始,跟他说什么,他大多都对着干,咋一直叛逆啊?好像他都成习惯了,头疼……这是我们在众多孩子厌学、叛逆的案例中汇总的一些问题,相信这也反映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几次回炉重造的机会。比如当你养育小孩时,不要以为你只是在纯粹付出,事实上,这是一个难能可贵、可以回炉重造的机会。比如,我们遇到一个真爱的人,在爱情的滋养中,也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体验。不过,一个人获得的第一次回炉重造的机会,却是当他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一个懦弱的男孩,突然在12岁那年变成一个刚勇的青年;一个蜷缩的女孩儿,突然在13岁的时候盛放成娇艳的少女。
叛逆期是孩子寻找自我同一性的过程
家长头疼的所谓叛逆期,心理学上却认为是必要的寻找自我同一性的过程,10岁开始,20岁结束。这个关头是一个人真正从孩子转变为大人的过程,他真正地开始从家庭分化出来,成为他自己,成为与父母不一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对他的影响逐渐下降,同伴对他的影响逐渐加强。通过建立在同伴中的地位,他以个人的身份进入社会。父母是谁?不再是他小小世界里最重要的存在,最重要的是自己是谁。
成龙的私生女小龙女,在美国以英文发推特,吐槽说她是成龙的女儿,如今沦落到流浪的地步等等。外国人的反应却很简单:自己去找个工作吧,管父亲是谁呢!这个年龄还抓着我的爸爸是李刚,我是妈妈的最爱……这样的方式,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巨婴形态,很难赢得同伴的尊敬,个人本身也很难建立起真正的自我。
青春期,父母的爱必须以自由的方式呈现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爱必须以基于自由的方式呈现。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才是孩子需要的支持,而不再是照顾和抱持。
作为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某种程度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个人意识在苏醒,体内的荷尔蒙也决堤而出,体内的如许能量让少年无所适从。做一个乖孩子的教育,再也没有用,父母的怀抱失去了过去温情的吸引力,外面的世界突然大张旗鼓的把孩子吸过去,孩子茫然失措。父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疼,也必须要坦然接受,绝对不能越俎代庖。
不过,事情并不是真的那么失控,有三个因素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起作用,其中两个都是父母可以施加影响的。
第一个因素就是0至7岁这个阶段,父母在孩子身上所倾注的爱与能量
这个阶段,孩子最需要的是温暖、共情、关怀和爱。孩子如种子,慈爱如肥料,你松土,你浇水,你没有偷工减料,孩子的根就扎的很深。他可以稳稳的站在那里,能抵挡风雨,能吸收环境中的各种营养,他就有基本的挚爱和自信。感受过足够爱的孩子,人生都不会太差,因为他相信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7岁以前的家庭养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这个观点已被普遍接受。然而,经常还是会听到这种声音:他家的大人很爱他,为什么他还会这样?会打人、撒谎、犯浑,比如一言不合就哭闹打滚。当我们谈到“爱”这个字眼的时候,要特别当心。我们用着同一个字眼,所以我们误以为是在谈论同一件事情。
第二个因素,你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活力四射的成人榜样
一个女孩儿,她的家庭中是否有这样的一位女性?快乐的享受着女性的身份和情感,自信快乐,有知心的朋友,有兴致勃勃的事业,有她自己的一片天地;一个男孩,他的家庭是否有这样的一位男性?稳重刚毅,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自信于自己的能力,在他的圈子里获得首肯。
第三个因素,就不是父母能管控的了
那是孩子自身的因素,先天的因素,和他本身的生命力有关。如果生命力够强,它终究可以冲破一切阻碍。作为父母,你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相信他的这种内在生命力。尽管所有人似乎都暂时看不到,但作为父母必须坚定的去相信,这种坚定的相信,最终会诱导孩子释放出这一力量。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潜质,有些人或者不适合常规的学习模式与方法,但他必定有别的方面可以另创天地。学校师长可能不了解孩子,但是从孩子生下来就跟他一起生活的父母,应该有正面积极的心去观察孩子的潜质,而不是作为帮凶和他人一起去打击孩子。父母的信赖对孩子至关重要,只有被深深信赖着的孩子,才有力量引发出自身的潜能。在青春期,家长用自身能量为孩子的蜕变提供援助,而不是打压、管制,青春期的反叛就不是必然存在了。
其实,孩子反叛,是家长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而家长本应该永远做孩子的同盟,甚至在孩子挑战的时候。反叛,需要对象,这个对象必然需要是个权威,才谈得上反叛。如果父母根本没有把自己当作权威,真正的像朋友一样尊重和理解孩子,有商有量,反叛何从谈起?
如同有白天,也有黑夜,人可以有高尚的情操和理想,也会有暗黑的情绪与欲望。青春期的孩子,在摸索如何与内心的冲动欲望相处,而我们需要的是镇定的容纳、支持与引导他。妖魔化青春期的反叛,只会杀灭了孩子内心的力量。
推荐阅读:有逆反行为的学生的典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