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逆反行为的学生的典型特点

不听话,是指当一个成年人向一个儿童提出要求的时候,这个儿童积极或消极的不按要求行事。偶然的不听话,在一般的儿童中也并不鲜见(在各种研究中,25%-65%的家长都表示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儿童在2-3岁的时候、在试探规则的时候、在青春期早期的时候,以及与父母分离的时候,最容易发生不听话的情况。但是,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不听话的情况并不频发,或者并不严重(只有1%-9%的家长表示孩子的不听话行为频发或者严重),而且,随着儿童逐渐成熟,一般也会更加善于协作。我们关注的主要是那些一直不听话、逆反、公开敌对家长和老师的儿童。因为不能遵守课堂的纪律和一般学习步骤,这种持续性的逆反行为会削弱他们的学习能力。这些儿童往往不能参加无明显秩序的活动,包括游戏和野外远足,因为他们的社交技能、灵活思维有缺陷,需要控制。

当某个孩子坚持吵闹的时候,家长和老师或许会觉得烦人,而且这个孩子总是要抢最后一句话,这会令家长和老师非常丧气,会感受到这个孩子对自己的不尊重,从此可能会忽视了孩子的这种表现,其实这体现着某种能力缺陷。心理学家罗斯.格林在他的著名著作《暴躁的儿童》中解释到,区分“他不能”与“他不想”这个关键区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强调,如果一个儿童能够做到更好,他就将会做得更好,成年人的工作,就是要找到孩子的技能缺陷,在可能的时候为他们提供选择。如果老师和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们可能就会更加在意自己的争辩是否适宜,或许就会去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很多有逆反行为的学生思维都是固执的,他们认准了解决一个问题只有一种方法。 因为这些学生总是频繁地重复他们过去的错误,他们的成绩看起来像是失败的。他们可能会冲动,这使得他们一旦认准了一件事,其逆反行为就会迅速升级。比如说,当老师要求一个学生做数学题的时候,ta的回应是把数学试卷撕碎,还扔到了地上。老师向ta提出第二个要求,让ta把碎纸打扫干净,ta就开始哭闹,还躲到桌子下面。ta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相反还沉溺于对做数学题的反感,这时候,ta的行为迅速演变成了不良行为。

有逆反行为的孩子,要么什么都不想,要么什么都敢想,他们喜欢走极端路线,而不考虑如何妥协。在他们眼里,一个家长、老师要么是和自己一伙的,要么是和自己作对的;要么喜欢自己,要么厌恶自己。一旦他们坚定信念, 认为某个家长、老师是卑鄙或者不公的,他们就很难再改变这种看法,留下家长、老师去进行艰难的努力,与他们这种思维相抗衡。如果有逆反行为的孩子在家有过不听话或者被虐待的历史,他们在学校就就里有可能反对权威,想要脱离学校。如果在家曾经遭到过虐待,也就是说,他们在家里曾经面对过更加悲惨的结果,那么就可能会对较差的在校成绩毫不在意。

除了和老师争吵之外,有逆反行为的学生还经常会和同学发生争执,比如在交往中被其他同学拒绝,或者冒险去欺负其他同学。在理解社交信息的时候,有逆反行为的学生往往会出现错误理解,然后做出攻击性的反应,这使得他们进一步被孤立。社交技巧培训,可以教会他们如何融入群体、如何提问、如何更加恰当地处理自己的怒火。如果其他同学依然警觉,难以忘却这些学生过去的不良行为,那么这些学生可能不得不继续背负之前留下的坏名声。

推荐阅读:孩子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