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弥补孩子缺乏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所以,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安全感是孩子生存的基本需求。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遇事不会惊慌失措,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社会适应不良、自卑、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孩子存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去弥补孩子缺乏的安全感呢?下面,新概念心理咨询中心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陪伴与分享

需要强调的是,亲子时间的质量更为关键,时间长短并不是重要的。要给到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尽可能的进行丰富的互动,让孩子形成一种认知,无论外界如何改变,自己总是被爱、被支持的,他可以放心地去探索周围的环境以及世界,随时都能够得到一个安全且温暖的怀抱。

在孩子出生的0-6岁的时间里面,一周岁里面是最为关键的时候。在这个时期,每隔一个月,能力上就会有变化。从1-3岁这期间,里面的三个月为一个阶段,三个月就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孩子的语言的表达,讲话的方式、流畅程度等等。那么,3-6周岁这个时期,是最后的成长的关键期,也就在这个时候,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大体已经养成了。

因此,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一定要在他3岁之前给他非常高质量的陪伴。

2、把自主权留给孩子

成人为孩子购买图书、玩具、衣服、用品时,往往会结合自己的喜好来选,而孩子却不一定喜欢,有些甚至让孩子害怕。

所以,建议家长能够在同类物品中找到价位、样式差不多的几种,让孩子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这样,大人、孩子都开心,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3、营造温馨氛围

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生活环境中,帮助孩子找玩伴,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接触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人、事、物,开阔眼界,丰富经验,增长智慧。

4、细心观察

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孩子,需要家长成为细心的观察者。当孩子不能表达清楚时,可以给孩子多个选择,让孩子从中选择适合他的,进而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活动,以及情绪波动、行为问题等方面的原因。

5、言传身教

大人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实验研究发现,孩子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同性别的。孩子其实很会观察父母的情绪,父母一紧张或者焦虑,孩子立刻就能够得到这样的情绪,并且作出反应;同样,如果父母表现出是平静的,愉悦的,孩子也会是同样的方式。所以说,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是怎么样的,自己本身尽量先去做到。

家长之间的相处模式也会影响我们的孩子,家长应该跟孩子不断的共同成长。但我们说情绪控制,不但对孩子来说不容易,对我们大人来讲也是比较难的。本身有安全感的父母更加容易养育出安全感满满的孩子,孩子也会让父母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6、降低自己的焦虑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未来都有一定的想法或者是规划,同时,对于孩子短期之内也有一定的想法。

在当下跟长远未必是一致的,比如说青春期的孩子会变得比较固执,或者是叛逆,家长不让他干什么,他非要干什么,这就会让很多父母很有挫败感。

但其实换位思考,如果说这种品质放在成年人身上,叫做好学,锲而不舍,这是一个优点,所以尽管有些行为,现在让人会觉得很烦恼,但是只要你学会适当引导的方法是非常有益的,培养出孩子非常好的安全感以及健全的性格。

7、学会调节情绪

家长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使用自己的不良情绪去管理孩子。家长在负面情绪下管理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帮助,还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影响亲子关系。

8、淡化紧张因素

如果发现孩子对某些事情过于紧张、害怕,可以先采取淡化的方式,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就能够接受了。

9、多沟通

孩子大一点时,家长平时需要和孩子多沟通。家长不要和孩子说一些恐吓、威胁、胁迫这样的话,这样说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和逆反,孩子会紧张,没有安全感,变得叛逆。

10、及时正面鼓励

对孩子的积极行为和努力成果,家长要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传递正能量时可以夸张一些,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千万不要总和别人谈论孩子曾经犯过的错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你可能觉得没什么,甚至觉得这是为了警醒孩子、为了他好。

其实,孩子最讨厌的就是这样的家长,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不说,还一味地贬低和打击自己。这样的孩子会更加缺乏安全感,且会远离父母和家庭,亲子关系逐渐紧张、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