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如何和孩子建立积极的依恋关系?

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曾在书中提到——所有健康的依恋关系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父母和孩子都具有向对方发出信号并接收对方信号的能力。

这种能力叫做“适时沟通”,具体是指在交流的每一个瞬间,父母都能立刻感受到并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地做出回应。否则,亲子间的依恋关系将是不健康的,甚至是矛盾和紊乱的。

未能在童年建立起积极依恋关系的孩子,在与人相处时因为缺乏安全感、自信等,而容易表现为胆小怕事、被动退缩等行为。所以,父母和孩子建立积极的依恋关系,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那么,父母该如何和孩子建立积极的依恋关系呢?新概念心理研究院心理&教育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父母们要想和孩子建立好积极的依恋关系,至少要做好以下几门功课:

1.父母要充分理解和完全接纳孩子的依恋行为

孩子的“粘人”的行为是认知和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很正常的现象。

孩子刚刚出生时认为和妈妈是一体的,慢慢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才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不同的个体。但这个过程很漫长。这个时候和妈妈分离有一种被情感被撕裂的感觉,孩子当然会恐惧;再加之,3岁前孩子还没有吸收足够的安全感,没有办法独自面对这样的恐惧。

因此,孩子“粘人”不是孩子性格有问题,更不是没出息。作为妈妈要对孩子“粘人”的行为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完全的接纳

该如何表达妈妈的接纳呢?

当妈妈离开时,不可以为了避免孩子“粘人”,偷偷地离开,这样对孩子伤害很大。妈妈突然消失,会让孩子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一次次的面对恐惧,很不利于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

妈妈可以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对孩子情绪的接纳。比如,在离开之前,妈妈可以用温和的语调告诉孩子:“妈妈只离开一小下,妈妈知道你害怕、伤心,但是妈妈是在的,妈妈会回来的。”

妈妈可以用拥抱、抚摸等肢体动作安慰孩子。这些肢体动作能够最直接地向孩子传递爱和接纳,也是最有效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途径。

妈妈返回时,要及时告知孩子。回到家先抱抱孩子,陪他玩一下玩具,告诉他:“妈妈回来了”。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确认,妈妈没有骗他,妈妈只是离开了,妈妈还在,妈妈会回来。

虽然刚开始使用这个办法时,孩子还是会哭闹,但并不是说这个方法没用。通过这样做,孩子的分离焦虑是可以得到缓解的,坚持采用这个方法,孩子“粘人”的行为会缓解,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2.父母自己要拥有稳定的情绪,给孩子提供始终如一、充满爱和关怀的成长环境

养孩子看心情,心情好了春风化雨;心情不好,寒风凛冽。忽冷忽热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手足无措。

孩子在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感受父母的反应来认知、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同样的行为得到的却是差异很大的反馈,长此以往,孩子不仅很难形成正确的认知,还会造成情绪表达方面的障碍,导致形成非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3.父母间的融洽关系对于帮助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关系也至关重要

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一个没有争吵、指责和埋怨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建立安全依恋关系最好的土壤。

4.父母对孩子传递出的需求信息保持敏感,并做出积极的响应

孩子在三岁前,受到语言能力的限制,往往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这就需父母注意观察和掌握孩子表达自己愿望的特点和方式,并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回应孩子,使孩子得到恰当的需求满足,促进孩子安全感的培养。

这里指的“恰当”既包括不冷漠回应,也包括不过份代劳。前者很好理解,不过份代劳是指:不剥夺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走、跑、上楼梯,我们只需要在一旁适度保护确保安全;当孩子主动尝试自己进餐时,要给他机会,哪怕是一开始弄得一塌糊涂,也要鼓励继续尝试。

孩子通过不断尝试,能够自主完成一件事情,对他内心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他会意识到没有妈妈,自己也可以照顾自己,他能够自己做的事情越多,他就会越有安全感。

5.父母要接受孩子的个体差异

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会影响依恋关系的建立——“容易型”孩子对陌生环境适应性强,更容易表现出愉快的情绪;而“困难型”和“迟缓性”孩子对陌生环境比较难适应,还会出现不愉快的情绪。

这也能从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同样大小的孩子,处在同样的陌生环境,有的孩子能主动、愉快地和陌生人交往,有的孩子却寸步不离妈妈,躲在妈妈身边观察周围环境。

这时我们不该强迫孩子融入陌生环境,更不能当着别人指责孩子的羞涩。我们要给这样的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去观察,形成自己对陌生环境的认识。要允许他遵照自己内心的感觉,决定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入陌生环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真正的安全感。

孩子在值得信赖的亲密关系中成长和发展,这些安全的依恋关系能够为他们提供关爱和温暖的照顾,提供安全感,从而促进他们与其他人的积极互动和对外界的积极探索,是他们进一步社会化的心灵力量源泉。

其实,说白了,父母和孩子最亲密的关系也就这么几年。我们何不放下手头的工作、眼下的家务,跟我们的孩子亲密接触一下呢?若干年后,当我们望着当初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抚摸着他们小时候穿过的衣服,回想当初的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