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和电子产品“泛滥”,很多孩子有了自己的手机,他们在上学前会浏览网络信息,到学校后彼此讨论。但孩子需强大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评估接触的海量及虚假信息。
批判性思维涵盖数据素养和谬误识别等,根基是智识上的谦逊,即认识到自己并非无所不知且会犯错,这种心态能让大脑保持健康怀疑态度。
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指出,培养智识谦逊要以身作则。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儿童不仅从大人们的教诲中学习,还会模仿其行为。大人们承认不确定性或修正信念时,展示了处理不完整信息的能力。
树立知识谦逊榜样还有其他好处,波特等人2024年的研究发现,教师公开承认困惑或无知,学生学习会更投入、更有动力。然而,树立知识谦逊形象不易。数十年来对过度自信效应的研究表明,专家也会高估自己的知识,且即便认识到自身局限,在孩子面前承认也会让人不自在。
为解决这一问题,成年人在合适时机对孩子说“我不知道”和“我错了”这两句话很有帮助。
“我不知道”
荣新奇教授曾在高校教学,学生常会问他一些模糊或奇怪的问题,他有时也不得不说“我不知道”。
大人面对孩子的问题,常以个人猜测来掩盖自己的无知,这可能给孩子植入错误信息,即“持续影响效应”,错误信息记忆即使被纠正,也会继续影响思维。与其猜测,不如对孩子说“我不知道”,它可成为有力的教育工具。
其一,提供教授研究技能的机会,若时间允许,可以和孩子一起找答案,上一堂识别可靠来源和核实事实的小课;其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孩子问悬而未决的问题,大人可讲相互矛盾的假设,并补充“还有很多谜团有待解开”,激发孩子对科学、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好奇心是学习和探索的最佳动力;其三,让孩子明白学习永无止境,大人说“我不知道”,能让孩子明白专业知识不是终点,有更多东西要学是好奇心的正常状态。
“我错了”
承认错误是承认无知的补充:它表明理性思考者如何用新证据更新信念。
对信念进行开放式修正的模型可能是这样的:
·指出错误并改正:“昨天我说木星有67颗卫星,但我错了。它实际上有95颗。”
·请解释更新的原因:“我查看了NASA的网站,得知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几颗小卫星,所以我的信息已经过时了。”
·说出要点:“优秀的思考者会在出现更好的证据时修正他们的答案,就像我刚刚那样。”
这表明知识总是暂时的、不断更新的,修正信息是一种能力,而不是弱点。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关键过程为: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孩子们会注意、记住并模仿大人行为,若有正向回报就会继续。这要求成年人以身作则并表扬孩子。
荣新奇教授推荐“示范 - 标签 - 表扬”法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例如,孩子问不知答案的问题,大人说“我不知道”(示范),孩子模仿承认时,大人说“你很诚实”(标签)并表扬;孩子承认错误或因新证据改变想法,大人应赞扬其开明,避免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
当大人说“我不知道”“我错了”,孩子模仿时给予标签和赞扬,不知会成探究起点,改变信念成为开放理性思维标志,反复如此能培养批判性思维根基——谦逊的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