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叹气?那你要警惕抑郁症!

叹气,如同微笑和手势,有着不同的含义。

每一天,我们都容易发出明显的叹气,表示如释重负、难以置信或无奈。它甚至出现在我们社交软件的表情符号中。

然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长期明显的叹气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迹象。

根据克利夫兰诊所202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每小时大约会发出12次“自发叹气”。这似乎与叹气对肺泡(肺部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小囊)的重要性有关。有些肺泡在工作时会塌陷,而叹气会使其恢复原状。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叹气是一种维持生命的反射。

乍一看,除了上述常见的“自发叹气”之外,叹气似乎只是一种表达。然而,Ramirez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解释说:“叹气在监测大脑状态变化、控制觉醒以及稳态调节呼吸变化方面发挥着作用。这些功能对于日常活动至关重要。”

有趣的是,抑郁症患者的叹气看似传达的是“我放弃了”的感觉,但实际上可能另有深意。例如,有研究人员注意到,人们在压力或情绪激动时会更多地叹气。Vlemincx等人在2022年的一项研究中也指出,叹气“通过促进情绪转变”来重置情绪状态。

也许,经常叹气可以帮助陷入消极情绪的人们不断重置到可控制的情绪状态。

抑郁症患者叹气增多的主要目的可能是其生理效用,而对此的长期需求则成为其忧郁状态的表现。

读到这里,一些人可能会得出结论——认为经常叹气的人会比其他人出现更多的负面情绪。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Vlemincx等人(2022)指出,叹气增多可能与情绪基线倾向无关,而可能仅仅是一种情绪状态。这些研究人员指出,在实验室环境中研究的恐慌症患者叹气更频繁。但是,还要考虑到,在研究实验室中存在一些额外的压力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参与研究期间叹气增多。

此外,上述作者还指出,历史研究表明,在高度唤醒或负面情绪(例如恐惧、沮丧和喜悦)的意象中,叹气出现的频率更高,因此叹气并非仅与负面情绪相关。

与许多其他心理生理学问题一样,叹气究竟如何有益于我们的情绪尚不完全清楚。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叹气是心理和生理状态之间双向关系中的复杂地带(例如,Ramirez,2014;Burtscher等人,2022)。

例如,焦虑或受过创伤的人容易出现生理性过度唤醒。或许,用力叹气有助于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降低唤醒程度,就像一次“硬重置”,带来暂时的缓解,几乎就像大脑接管了一切,创造了人们通过刻意深呼吸所想要达到的效果。

临床主任医师&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也表示,叹气可能是心理困扰的征兆,但其作用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不过,如果心理咨询师和临床医生注意到患者出现明显或频繁的叹气,最好进行心理方面的相关测评或检查。

当然,这也可能是生理困扰的征兆,我们始终需要考虑身体并发症是否会导致或加剧心理状态。因此,应该鼓励患者去正规医疗机构做相关的检查。

荣新奇教授还指出,心理咨询师可以尝试将“叹气”作为一种可能的隐形表达含义——只需指出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叹了很多口气,并询问他们是否注意到这一点,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例如,如果一位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每次出现沉默时,都容易发出一声看似悲伤的叹气。将这种叹气带入咨询的当下或许能加速咨询进程。例如,指出:“我刚刚有注意到,每次我们对话停顿时,你都会叹气一声。你注意到了吗?我很好奇,它是否在传达着你内心的感受,或者我们之间正在发生的事情?”

对此,来访者的反应可能千奇百怪,但这也能表明任何情况——从对沉默感到不适,到内容比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的更痛苦。

精神病学家欧文·亚隆(Irvin Yalom)在《治疗的礼物》(2002)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都是为了当下而存在的。”

虽然大多数心理咨询师可能没有被教导要注意叹气,但在咨询环境中观察叹气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帮助了解来访者的情绪状况,为咨询开展提供辅助。

温馨提示:

本文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不用于诊断、治疗或心理咨询指导。如果您有相似的情况,需要专业的心理援助,欢迎您与我们联系。我们的专家团队采用“整合式催眠疗法”,在催眠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行为等其他心理疗法,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疗愈方案,解决来访者的问题,重回正常生活。



参考资料:

·Burtscher,J.、Niedermeier,M.、Hüfner,K.、van den Burg,E.、Kopp,M.、Stoop,R.、Burtscher,M.、Gatterer,H.和Millet,GP(2022)。缺氧与精神压力的相互作用:对焦虑和抑郁症的影响。《神经科学与生物行为评论》,138(104718)。

·克利夫兰诊所(2023年1月16日)。我们为什么叹气?叹气意味着什么?克利夫兰诊所健康要点。

·Danvers,AF,Milek,A.,Tackman,AM,Kaplan,DM,Robbins,ML,Poslinelli,A.,Moseley,S.,Raison,CL,Sbarra,D.,&Mehl,MR(2021)。频繁叹气是否是性格消极情绪的指标?一项多样本、多测量的自然观察研究。《人格研究杂志》,第90卷(104046)。

·Ramirez,JM(2014).叹气在心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和神经生物学中的整合作用。《进步脑研究》,209,91-129。doi:10.1016/B978-0-444-63274-6.00006-0.

·阿尔伯塔大学(2016年2月8日)。叹气的科学。医学与牙科学院新闻。

·Vlemincx,E.、Severs,L.和Ramirez,JM(2022)。叹气的心理生理学:II:心理学视角下的叹气。《生物心理学》,173。

·Yalom,I.(2002).《治疗的礼物:致新一代治疗师及其患者的公开信》。Harper Perennial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