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总是“不听话”,无论你怎么说,他都左耳进右耳出,甚至跟你对着干?其实,问题可能就出在沟通方式上。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5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更愿意听你的话。
新概念心理工作室荣新奇教授表示,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越来越渴望被尊重与理解,而情绪管理能力还在发育中,面对压力与挫折时容易情绪失控,家长不当的沟通方式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家长的常见沟通误区】
·命令式语气:很多家长习惯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你必须……”“你赶紧……”,这种强硬的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反感。
·缺乏倾听:有些家长只关注自己的想法,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孩子想说自己的感受,却被家长打断,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了。
·过度批评: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犯错,就忍不住批评一顿。可是,如果批评过于频繁,孩子就会失去信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5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①.积极倾听: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积极倾听,就是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不打断、不评判,用语言和肢体语言给予回应。比如,孩子跟你分享学校里的事情,你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听,时不时点点头,说“嗯,然后呢?”这样孩子就会觉得你很在乎他的感受。
②.“我信息”沟通法:用“我”代替“你”,减少冲突
“我信息”沟通法,就是用“我觉得……”代替“你……”,避免指责和冲突。比如,孩子房间很乱,你可以说“我看到房间这么乱,我有点担心找不到东西”,而不是“你怎么这么懒,房间都不收拾”。
③.情绪引导: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情绪引导,就是帮助孩子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家长不要急着批评,而是先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你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生气吗?”并且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数数等。
④.肯定与鼓励:用积极的反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肯定与鼓励,就是用积极的反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做得好时,要及时表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
⑤.共同制定规则:让孩子参与决策,增强责任感
共同制定规则,就是让孩子参与制定家庭规则或行为准则。这样,孩子会更有责任感,也更愿意遵守规则。
亲爱的家长们,沟通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孩子交流,就能让孩子更愿意听我们的话。
最后,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荣新奇心理工作室”拥有专业、完善的心理服务体系,主要采用“催眠疗法”,能够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指导,帮助您更好地指导孩子成长,让孩子在学业和社交环境中更加从容,进而提升他们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