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心健康,取决于家长的情绪调控能力!

下面的这一幕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见过:

“母老虎的儿子来了,大家快跑啊!”

小明还没走到儿童游乐区,原本玩得正开心的孩子们远远地看见他,就都跑远了。小明望着他们的背影,难过地走开了。

“母老虎”,是大家对小明妈妈的称呼,大人们私下也这么叫小明的妈妈。因为小明妈妈性子急躁,脾气又坏,经常跟小明爸爸吵架,还跟邻居起口角、闹矛盾,并且每一次都要占上风,否则就不依不饶、甚至大哭大闹、撒泼耍赖,所以大家都这么称呼她。既然妈妈是“母老虎”,小明自然也就成了“母老虎的儿子”。

有一次,小明跟一个小孩因为一点小事起了冲突,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很正常,过去了也就好了。可是小明妈妈却不依不饶,冲上去把那个孩子骂个狗血淋头,话语极其难听。自那以后,小区里的孩子都不敢跟小明玩了。“以后不许跟母老虎的儿子玩!”大人这样告诫自己的孩子。

没人愿意跟小明玩,小明觉得很孤独,也很不开心。

很显然,小明的妈妈是一个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的人,即很情绪化的人。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自身的情绪以及情绪调控能力对孩子的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父母过度情绪化会对孩子造成超乎想象的危害。

情绪化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喜怒无常,刚刚还是和风细雨,突然间就为了一点小事大发雷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成长的孩子通常缺乏安全感,时刻处于一种不安状态,因为他们不知道父母会不会突然发脾气。长期的压抑和紧张会令孩子胆小怯懦、自卑内向,也有可能孩子“继承”了父母的情绪化,变得同样喜怒无常,令人不敢接近。

情绪化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不良影响。由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孩子身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所以经常生病,发育状况也较同龄人落后。

无数事实证明,家长情绪不稳定、情绪状况不良,孩子的情绪状态也令人担忧;家长的情绪调控能力低,孩子在情绪上的自我调控能力也不会太高。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学习榜样,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学习家长的行为处事,当然也包括情绪调控方式。所以要教会孩子做情绪的主人,家长首先自己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只有善于调节自身情绪、时常带着正面情绪的家长,才能教育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孩子。

还有一些家长具有两面性: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礼、节制有度,但是回到家中,却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家人脾气暴躁,非常情绪化。这对家人,尤其是孩子,都是不公平、不理智的。不要认为孩子年幼,听不懂大人的话,就可以肆意地向他们宣泄自己的情绪,要知道,孩子都拥有敏锐地感受力,即便是声音、语调上的微妙差异,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变化,进而影响情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