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花季少女:读书有什么用?读书太痛苦了,不如死了算了!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用?读书太痛苦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一个15岁的女孩儿坐在荣新奇教授面前,问着自己常常思考的问题,而生活中,没有人理解、关心她在想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更好地活下去,死亡并不是解脱的唯一方式!”

坐在女孩面前的催眠专家荣新奇教授说,女孩听后陷入了沉默地思考,许久之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小女孩叫小静(化名),人如其名,长得文静秀气,但是看到她郁郁寡欢的神态、憔悴的面容、双眼无神,完全没有花季少女的活泼与生气,实在让人心疼。“心里难过的时候就彻夜睡不着觉,躲在被子里哭,想死的念头不可遏制般的在大脑里涌现。”

一周前,小静在家心情难受,坐在窗前,意欲轻生,被家人及时制止,赶紧送到了医院。“孩子有抑郁症,已经一年了!”当听到医生的诊断,小静的父母似乎还不太相信。孩子才15岁,怎么会患上抑郁症?

小静自幼父母离异,和母亲生活,是个聪明、独立、喜欢思考的女孩,平时爱好阅读文学作品。进入初中后,一方面学习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与某任课老师关系不融洽,导致小静受到不公正对待,情绪变得低落、整天闷闷不乐,脑子反应慢,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然而,小静的妈妈对此不太相信——小孩子有啥好抑郁的,她就是装的,故意不想上学读书!

正是家长的忽视,不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母亲不关注、不理解自己女儿的心理状态和感受,没有很好地和女儿沟通。因此,默默承受一切的小静,没有一个出口来宣泄自己心中的委屈和难受,一直在心里堆积,最终导致抑郁症,走向极端。

如何让小静重新打开心扉,走出抑郁的阴影,重新回归正常学习生活?

荣教授说,在给小静做的时候,先从她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她关心的东西就是我关心的东西,听她说她自己思考的问题和答案,我说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慢慢调整和改善她不恰当的思维认知观点和模式。关键在于多沟通,体会和理解她的感受、想法。

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转变观念——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增强,独立意识高涨,已经开始不断思考人生了,但是他们此刻的想法不成熟还偏激。因此,多倾听,多交流,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一起度过这段懵懂迷茫的阶段。

荣教授建议:

关注13-17岁青少年

孩子出现厌学、自残、自杀等行为,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不能简单认为孩子是青春期的情绪问题和叛逆表现,而错过了最佳的心理治疗时期。

警惕季节性抑郁症

目前季节变换,天气回暖,春天是精神心理疾病复发极高的时期,约占全年复发率的70%。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对气温、气压、湿度等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此时气温波动比较大,加上春天气压较低,容易引起大脑激素分泌紊乱,导致复发。这时要特别关注孩子这段时间的情绪变化。

沟通注意情绪

家长不要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否则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要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

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