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中的学生,由于一次的考试失利,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和家长严厉批评,被父母骂成笨蛋、没有出息。孩子出现了呼吸急促,类似哭泣的抽泣一样的动作,双手臂绷紧,颤抖,感觉胃部不适,胃胀,胸闷等;写作业很慢,生怕写不好就被老师家长打骂;夜里睡不好,失眠、多梦、惊醒。
荣教授初见孩子时,两眼显露出恐惧畏缩的眼神,身体僵硬,手臂发抖,不敢说话。经过耐心的交谈,消除了孩子的防御和恐惧心理,取得孩子的信任。
在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后,荣教授采用“心理疏导+催眠”的技术,调整孩子紧张和恐惧的状态。经4次催眠,孩子的恐惧和身体表现基本控制和好转了。
催眠过程也非常简单,技术并不复杂,仅仅是导入,加深,强化身体放松的感觉和体验,然后导出催眠。从第一次的一个小时,到第四次的半个小时。当孩子的症状改善后,我们作为心理工作者的工作还没有结束,要针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为家长做些“教育”工作,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催眠”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很多孩子的紧张、焦虑等问题,大多是家长的不当催眠,以及孩子自己的不当自我催眠造成的。我们虽然要分析孩子的学习问题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以目标为导向,家长要行动上改变对孩子的方式,比如在孩子考试失利的情况下,如何鼓励、支持孩子,重新找回信心,调整考试心态和状态,这些都是好的催眠,而坏的催眠都是制造问题的。家长要说正向的“暗示语”,并对孩子产生积极作用 ,相信家长对于这些其实都会的。这也是我们要对家长做的催眠。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不断把自己的孩子催眠成问题,比如在孩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孩子的大脑意识区处于“空白”状态,注意力集中在家长的打骂上,然后家长的暗示语——你这个笨蛋,你怎么这么没用等等,孩子会无意识、无条件的接收这些信息,那他的潜意识深处就会认为他自己是笨蛋,他无法学习好。
这是很常见的催眠,作为家长们,你们意识到了吗?
推荐阅读:父母的恶言恶语就像一把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