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为了谁而学习/工作?

有一群孩子,在一户人家的门前玩耍,吵闹声非常大,打扰到了这户人家的主人。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个老爷爷,老爷爷看到后,并没有责怪这群孩子,反而转身回屋拿了一些钱,给每个孩子分了20元,并对他们说:“你们在这里玩儿,我很高兴,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你们让我都觉得年轻了不少,这些钱当做是对你们的谢意,希望以后你们能常来。”

孩子们听着老爷爷的话,看着手里的钱,很诧异没有被批评,还有钱可以拿,高兴地不行,就谢过老爷爷,回去了。

第二天,他们又来到这位老爷爷的门前,还是一样的玩耍嬉闹。这次老爷爷还是没有责怪他们,并又拿出一些钱,分给每个孩子10元,说:“很高兴你们今天又来了,可是我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你们一些了”。

孩子们望着手里的钱,觉得有10元也不错了,仍然兴高采烈地回去了。

第三天,孩子们又来了。这次老爷爷只分给他们每人5元,孩子们明显有些不乐意了,心中想着:老爷爷给的钱怎么越来越少了?

第四天,孩子们还是来了。但是这次,老爷爷只分给他们每人1元。这下孩子们勃然大怒:“怎么才1元?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并和老爷爷发誓再也不来他这里为他玩儿了。

这是荣新奇教授在为学生进行“催眠与自我疗愈培训班”授课时,所讲述的一个故事。

荣教授表示,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故事中,老人的“伎俩”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奖赏(金钱)而玩”,而他操纵着奖赏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反过头来看,大家想一想,故事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或上司?而奖赏,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如果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我们控制不了外部因素,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面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降低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在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始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TA忘记了学习的原始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TA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始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TA工作时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另外,荣教授还表示,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了自己而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