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师的8个问题

咨询心理师、临床心理师、心理咨询师、咨询师、心理医师、精神科医师、学校辅导老师,甚至还有心灵导师,这几个不同职业在名称与意义上常被混淆。不同的国家对于心理咨询行业都有不同的名称。
有些在学校体系,例如各级学校的心理辅导人员,包含中学的专、兼任辅导老师等,除了必要的教师执照之外,有些也会经过额外的研究所训练后,拥有额外的咨询或者临床心理师执照,从这边也可以看出心理师出路的多元性质。对于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的疑惑,今天我们准备了8个问题来做科普。
①、心理咨询师在哪里工作?
通常咨询心理师常见的工作地点为各级大专院校、国中小学生咨询辅导中心、社区心理咨询所/治疗所、也有在社福机构、企业、医院、监狱等场域执业的咨询心理师。有些咨询心理师,喜欢也擅长从事与心理大众教育相关的工作,热爱科普、推广心理咨询知识,利用演讲、工作室、著书来接触大众,执业场所没有固定的地方。
②、心理师与精神科医师的差别?
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能开具药物。心理师(包括咨询与临床心理师)不同于精神科或身心科诊所的医师在于,心理师虽然具备精神科相关药物的基本知识,但“没有”开具药物处方的资格。而在医院工作的心理师,在这方面的知识会较在其他场域工作的心理师来得丰厚,在某些国家,心理师是可以开一些基本的药物。但是在国内,心理师只能跟来访者讨论用药的意愿、药物可能的作用与副作用等等。
心理师基本上相信心理治疗发挥效用之处在于专业性的关系与谈话的历程;
相较于精神科医师则是以药物为治疗主要的方式。
但也有一些精神科医师,深谙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除了药物之外,同时也会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而大部分的心理师当个案需要药物的协助时,也会与精神科医师共同合作,协助稳定基本生活以及让咨询/治疗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③、心理咨询师与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区别?
辅导老师多是在学校系统内从事教育的工作,以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式引导个体,增进其自我深度了解和自我接纳,且运用自己的思考及判断做出明智的抉择,解决困难,进而使其能充分有效适应所处环境,并达到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引导之境界,终而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之最后目标。
在学校工作的咨询心理师与辅导老师相比,通常介入方式会更注重学生身上系统性的问题,会以共同讨论的方式、探索尊重的态度,来关照学生的问题,并从旁帮助学生增加适应问题的能力与自我觉察的程度。
工作中,许多未领有咨询心理师执照的辅导老师在多年的专业进修中,也能将自己的能力扩展除了教育之外,具备有咨询的能力。而长期在学校工作的咨询心理师,也能将自己的能力扩展到具有教育的能力。
④、咨询心理师与临床心理师的差别?
咨询心理师与临床心理师广义来说都在从事心理咨询/治疗的工作,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咨询与治疗是很难以定义的方式来清楚地区分。
两者原先的差别在于,训练的内容与场所,临床心理师在研究所的训练内容上会以病理学、心理评估,并以生物与发展层面来了解、学习人所遇到的困扰,例如抑郁与焦虑对大脑的影响,学习的范围甚至包含了心理神经学、脑波等理论知识。而在医院的学习则包含了各类病房(日间、成人、儿青、安宁)病房轮调,并跟随资深临床心理师、医师做学习。
咨询心理师在训练内容则是以咨询学派、人格发展为主,并以社会、人文的角度切入了解人,考试前的实习也多半在高级中学、大专院校、社区自费心理治疗/咨询所,同样会由资深的心理师督导。
有些人将心理咨询定义为着重于当一般人出现暂时适应不良的状态时,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师在保密的情况下,互相讨论解决方法、寻求支持、宣洩情绪的管道、帮助自我探索和成长。所以大部分的咨询心理师多在咨询教育场域工作,例如各级学校,社区的咨询治疗所,以及企业与社会机构。
而临床心理师在医院训练中,更加着重于“心理症状”的缓解,针对的族群也多半是状况较严重、受议题影响较深、甚至是有用药需求的对象。也因此,经常会处理不只是一般人适应性上或暂时性的问题,会针对问题状况持续久且偏向人格状态较偏离常态的人,针对个案的身心症状与病征,做更直接的处遇治疗,所以主要的工作场域多在医疗院所。
但在社区的心理咨询或是治疗所当中,心理师在长期的不断进修与训练中,并随着所工作的场域需求,调整工作的方式,以及专业的进修。在同工作场域下,两者的差异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少。专业的心理师会融合自身经验与过程中知识的累积,形成属于自己的治疗风格,成为所谓的“治疗师”。
⑤、咨询心理师的专业法规与伦理要求?
心理咨询对专业伦理与法规的要求包括:以协助个案获取最大利益为优先考量、尊重其人格成长与发展,尊重个案的自主决定、自由选择权、公平对待不同文化背景与个别差异之个案不带有偏见或歧视的进行咨询、尊重个案之价值观,不强加自身价值观在个案身上以展现自我权力或优越性、避免与个案产生双重关系、亲密关系、性关系,且随时觉察自己的限制,需仅言慎行,遵守承诺,不对个案造成伤害,遵循保密与保密例外之原则。
咨询心理师也被期待与法规上的要求,对个人内在不断的进行探索与觉察的练习、持续进行专业进修、持续觉察个人价值观与个人与人互动界限之限制或变动、深入了解自身性别、性倾向、宗教、种族、社会阶级特权…等等因素,对个案所可能造成的影响。也需要随时有另一位心理师/督导来从旁提醒与协助自身的成长与觉知。
⑥、心理咨询是什么?跟心理治疗的差异?
心理咨询是什么会因为不同心理师所擅长学派之差异、各自生命经验之不同、以及工作场域(社区、学校、医院、监狱)职业之区别,而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基本上来说,心理咨询,是心理师怀抱着“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对人的关怀”两者,以真诚、温暖的态度协助来谈者面对眼前、过去、未来的困扰的一种专业。
在法规与伦理的范围内保障来谈者的隐私,通过谈话达到理解,经由专业、理性的角度分析,用诚挚与温暖的态度承接情绪,借由知识理论形成计划与方向、通过倾听与接纳提升动力,与来谈者一同面对身处的困境、并合作规划一条走出困境的路。
是否进入到心理治疗,则是端视来谈者的状态、期待与需求,在人格层面以外可以笼统地归于咨询,反之则归于心理治疗。
不论是咨询或是治疗,都是受过专业的训练,咨询或是治疗内的谈话都是具有方向性、目的性、疗愈性、保密性的,心理师所说出的话是经过考虑专业的分析后才说出,且为得是追随个案的脚步或带领着个案前进而说;咨询师不只注重谈话的内容,更注重的是双方谈话内容之外的历程、脉络与意义。

⑦、心理咨询的过程?
心理师会根据每个人独特的发展与困境的议题,根据本身的性格特质和身处的不同环境下情况,用最适合的方式,通过和案主一次一次持续性的对话、讨论以及练习,来安抚与滋养自己的心。
一般来说咨询中会经历1.自我揭露-探索。2.自我整理-理清楚。3.自我调整-新的经验。以及4.自我改变-解决问题等四个阶段。
真实的咨询经验,在理清阶段和新的经验其实是循环出现的,在会谈的过程中,会对于问题现状有了一个整理,对自己的关系有了一个觉察和发现,进而可能会带来一个新的经验。
而改变通常是双向的,有可能是因为内在情绪松动了,所以进而可以改变外在行为的互动;也可能是先做了某些过往不敢做的事情,但发现没那么糟,进而改变了认知或情绪,也更愿意进行调整。
真正实际的咨询历程就是在探索中订定目标,确立一个目标之后不断在理清、调整与改变三者中循环,直到对自己的状态满意为止,或双方对于现状都认为能够称之为一个里程碑,此时就可以讨论是否要先暂时结束。
⑧、心理咨询的疗效?
其实,根据不同的个案,会带来不同的主题,就算是谈同一主题,不同个案与不同咨询历程,也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只要可以针对个案独特的需求,从旁协助达成个别化的咨询目标,即具有疗效性。
根据不同或同个议题都可能有不同层次的目标设定,这与个人的心理状态、心理思维程度、所欲解决问题复杂度、以及个人期待有关。
心理师会在前几次评估需求并与个案讨论,将目标订在:情绪支持抚慰、深化探索觉察、实际问题解决、引导行为改变、或是性格改变(需要长时间)……等等不同层次的目标。
当然,咨询目标也会随着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历程转变、现实环境中事件发生的状况、心理师与来访者双方的关系互动等等因素的改变,随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