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概念心理咨询工作室里,咨询师们经常会发现很多来访者(尤其是抑郁焦虑患者)因为在意别人如何看自己,而背负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当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成自我评价的依据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严重。有些人为了能够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甚至会去讨好别人,这样心里才踏实;如果和他人的关系有变化,如果他人对他的态度有变化,他就会变得恐惧不安。
虽然把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当成自我接纳的条件是危险的,但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告诫他们:你这个都做不好,别人该怎么看呀!
如果一个人小的时候,无法在父母那里得到对其做人、做事的肯定的时候,他就会习惯从别人身上寻找这种肯定,活在别人看法的世界里。
曾经工作室里有这样一位来访者——当她和周围人关系有些紧张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紧张,甚至无法正常的学习工作。
当我们分析是什么让她如此紧张的时候,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她的母亲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她的母亲从小对她的要求就很高。一开始还好,她还能做到母亲心中的完美,但是当她情绪影响了她能力的发挥无法继续做到最好的时候,她的母亲不仅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而且还是继续在人前说女儿是如何出色,在她面前则不断的说:你这样怎么见人?别人该怎么看你呀?
这样,她也变成了一个自我完美主义者,原因在于她接受了母亲的信念,做的不好就会得到别人的否定,取悦别人成了她生活的“潜规则”。她不得不如此,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她就不得不面对可能的别人的苛责与否定,虽然别人不一定会如此,但是和她母亲的互动中,似乎她把别人都看成容易苛责和否定他人的人。
在一个易于被他人否定的世界中,她活的很累,因为避免受到别人的苛责与否定成了生活的重心,只有和某个人的关系亲密到她足以让她信任的时候,足以让她肯定对方不会贬低和排斥她的时候她才能放心,才能在这个人面前自然。为了不被他人苛责与否定,她做了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摆出一个灿烂的微笑、为了取悦别人对他人很好……
如果通过做的完美,如果可以通过取悦别人而达到一种平衡,虽然活的累一点,不过总可以摆脱被苛责的恐惧总还是值得的。但如果即使这么做也总是会有和他人关系紧张的时候,也总是有一些无法被取悦与讨好的人的时候,也总会有受到他人责备与否定的时候,她的世界就崩溃了。她不得不逃离这样一个危险的世界,和这样危险的他人。
但逃避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因为问题不在于世界与他人,而在于自己为自己建构了一个恐怖的世界与易于苛责别人的他人,这也就是母亲为她构建的一个世界。
但问题是,这是对的吗?是真实的吗?如果一直以来自己都是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一直都认为这样的世界就是真实,那不是自己继续来坑害自己吗?
所以,关键不在于逃避,关键在于需要认识到“母亲的挑剔不代表别人也如此挑剔,母亲苛责不代表他人也如此苛责”,因为别人不总是和母亲一样,即使真的和母亲一样,也只能说明他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容易苛责他人与自己的人。那么,问题似乎不是出在自己,而是那个苛责你的人。
所以,既然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危险,既然别人的苛责不意味着是你不好,那么为何还小心翼翼?为何还在意别人的看法与对待你的方式与态度?为何不尽快放弃那个一直以来通过取悦别人以逃避苛责的做人及做事的“潜规则”?就算真的遇到了别人的苛责、否定与远离又能如何?
因为别人的否定,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别人的远离只能证明不能和所有的人成为朋友,和有些人关系会变得疏远也只能意味着朋友也是靠缘分。这些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一种必然和一种现实,无人能幸免。
因此,对于这种现实我们只能承受,但承受不意味着自我否定,也不是不接纳自己的理由。既然你自己可以看得起自己,那么别人是否苛责,和别人关系是近是远,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人活着,不是为了得到所有人的肯定,而是和重要的我们所爱并且爱我们的人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在一起!
人生的意义在于发现自己能干什么,发现自己所爱的人,而不是逃避否定和苛责。把逃避苛责当成生命的第一要义,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所以,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要继续为了逃避苛责而“被完美”,这样会很累。请放弃为了逃避苛责而逼着自己完美及讨好他人的生活的潜规则,只有顺其自然的做自己,成为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当你不再想逃避他人的否定,当你不再奢望得到别人的好评的时候,你才能活的轻松,反而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肯定,更容易不被别人苛责,一切也将变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