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国际不打小孩日!

大家现在肯定很期待明天开始的五一假期,但是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啥?今天不是4月30日吗?4月30日有什么节日?没听说过呀!”

确实,对于大部分人而言,4月30日是一个普普通通上学、上班的日子,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然而,今天确确实实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是属于孩子和家长们的一个节日。

那么,4月30日到底是一个什么节日——国际不打小孩日。

今天,新概念心理研究院整理了有关于“国际不打小孩日”的一些资料,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何为“国际不打小孩日”?

节日的由来

国际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是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在1998年发起的节日,即每年4月30日。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它的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俗称“打屁股”所以有人也将的中文译“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节日的目的

这一活动先在美国境内推广,后来逐渐得到了国际响应,扩展为“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举办活动的国家已经遍布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而设立“国际不打小孩日”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引起社会的重视。

节日的口号

国际不打小孩日的口号是:“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许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家长的质疑

“不许打小孩?谁设立的?”听到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许多孩子的家长连连发问。

“我家那个捣蛋鬼,调皮的很,一天不打就上房揭瓦。”李先生说道,这种外来的节日,并不一定适合我们中国的家庭。“我小时候,一天挨一顿揍很正常,还有这种不让家长打孩子的节日?这不瞎搞吗!”

同样,教育孩子偶尔用“武力手段”的王先生,也认同李先生的看法。王先生的孩子读初一,有一次孩子撒了谎,他耐着性子教育孩子,让孩子承认错误,但孩子硬是不认错。“我抬手就打了他屁股,你说家长如果不惩罚孩子,他就养成撒谎的坏习惯了。”

虽然在国内,“国际不打小孩日”家长们的认同度并不高,但在孩子们看来,“国际不打小孩日”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疯狂”的理由。

专家的建议

惩罚孩子也要讲技巧,关键是掌握好以下几个技巧:

1.对于幼儿段的小孩子来说,当他做错时可以适当地拍拍小屁股,打打小手,告诫他这样做是错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要尽量跟他讲道理。

2.惩罚孩子要注意场合,不可在亲戚朋友面前或公众场所惩罚孩子,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

3.当家长看到孩子犯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切勿急于打骂孩子,因为一顿暴打不仅会伤害孩子,对家长的身心也会造成伤害。而且不少家长情急之时对孩子的体罚往往会造成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所以,惩罚孩子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从近些年的社会发展和教育现状来看,设立 “国际不打小孩日”,让家长跟老师从体罚和棍棒教育误区中走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强的行为。在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亲子关系发展等理念相对落伍的年代,由于认知有限,曾将棍棒当做“教育神器”。可今天,各种教育成果和理念已得到了开拓性发展,应该对棍棒教育进行全面警醒了。

①.任何不尊重孩子的“棍棒教育”,都是违法的。家长和教育者所谓的“爱心幌子”再动人,也不能将教育法则,建立在违法乱纪的平台上,只有教育行为合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②.“棍棒教育”会给被打者带来严重创伤。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生活在体罚环境中,儿童的情商会受到负面影响。打骂教育的确有“管理速效”,却抹杀了孩子的远景发展能力、快乐发展能力,虽然“快”,却是一种杀鸡取卵的教育短视。这种经由心理性、实验性数据得出的结论,应该得到中国家长的广泛认同:体罚是“害”,而绝对不是“爱”。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③.开明的家长和教育者,更应该站在世界教育的高度,认识教育,将尊重和快乐进行到底。

希望各位家长与学校的老师们,多了解一下“国际不打小孩日”,多给孩子送上尊重、平等、温馨的“权利阳光”,像对待朋友、同事一样尊重孩子,多一些平起平坐的交流,让孩子更自由、快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