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女士今年50岁,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和丈夫及儿子一家人相处和乐,经济无忧。这样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幸福美满,但蔡女士却经常没来由地心情郁闷,最近更常有头晕、疲劳、失眠等身心症状,于是就医咨询;经医师评估她长时间处于抑郁紧张情绪,建议心理治疗。
童年遭遇逆境 成年后易罹身心疾病
在几次咨询过后,心理咨询师荣新奇教授发现,蔡女士是受到原生家庭、童年逆境的影响,导致她自我要求极高,对于如何担任好妈妈、好太太的角色非常敏感,且容易焦虑,长年下来心理不堪重负。
童年逆境是指孩童时期遭到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不利成长因素。许多国外研究发现,在家庭中遭遇肢体暴力、性侵、目睹家暴、遭父母羞辱或忽略等逆境的孩子,因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与压力中,较难学习如何调节情绪及建立健康的人际关係,成年后得到各种身心疾病的机率也越高。
强烈自卑感来自不愉快的童年经验
荣新奇指出,童年的不愉快可能来自父母的不当言行,或因缺乏正确教养观念、本身尚有未释怀的负面成长经验,而无法适当扮演父母角色,但也可能是因管教方式不适合孩子特质所致。以蔡女士为例,其童年时期遭到父母惯性地贬低、情感忽视,造就成年后容易自卑、过度敏感的个性。
并非所有负向情绪都和童年有关。荣新奇建议,如果想做更多自我探索,可寻求临床心理师的协助,或应用以下方法协助自己觉察负面情绪,并跳脱其影响:
1.坦然面对
抱持不评价而好奇的心,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并对这些内容保持宽容与接纳,而非不断抵抗、感到疲劳。
2.改变观点
尝试用旁观者的角度看事情。如以第三人称书写事件、想法与感受,像是他今天经历了……,感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拉开距离、放宽视野并非正向思考,若一味要求自己思考事物正向的一面,也是对情绪的否定与压抑,无助缓解情绪。
3.向着目标前行
专注建构想要的生活。过去的失落或当前的不顺遂可能无法改变,负向情绪也难完全消除,但努力朝向目标前进、实现自我时的满足和成就感,可慢慢减少过去负向经验在生命中的比重。
在咨询心理师的引导之下,蔡女士回顾童年经验和现在情绪的关联,并学习觉察情绪与放鬆的方法后,现在的她虽仍惋惜小时生活的艰辛,但已能体认现在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再被过去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