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会导致患者的体重增加?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会经历很大的情绪波动。除了心理治疗外,药物治疗也可能会有所帮助。

但是,如果你正在服用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你可能会有体重增加的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就跟大家来详细探讨一下。

为什么抗双相情感障碍药物会导致体重增加?

体重增加是许多抗双相情感障碍药物的副作用。

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你可以就药物副作用和其他可用选项进行自我教育。你可以考虑与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讨论与体重增加相关性较低的其他药物。

体重增加的其他原因

除了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副作用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可能导致你的体重增加。

201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你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你的情绪、治疗和生活方式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你的体重。

在2019年的一系列研究文章表明,在肥胖和双相情感障碍中观察到的炎症和代谢生物标志物之间存在遗传关联。

此外,双相情感障碍和饮食失调之间存在联系,尤其是暴食症。据估计,暴食症大约发生在25%在所有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中,因为许多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可以增加你的食欲。

哪些抗双相药物会导致体重增加?

有多种药物可能会导致双相患者的体重增加。

根据较早的研究显示,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的抗双相情感障碍药物包括: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丙戊酸盐、锂、加巴喷丁等

如果你只服用了其中一种药物,你可以考虑与你的主治医生讨论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预期的体重增加量等信息。

双相情感障碍会改变你的新陈代谢吗?

双相情感障碍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更高,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可能使你患上以下疾病的风险增加的疾病:心脏病发作、中风、糖尿病、心脏疾病等。

代谢综合征常见的病症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结果,也可能是生活方式因素的结果,例如饮食加工食品和缺乏运动等。

有没有能够“减肥”的抗双相药物?

2018年的研究表明,“托吡酯”是一种有时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没有体重增加的副作用。托吡酯的副作用之一实际上是“减肥”(即降低体重)。

研究人员认为,托吡酯和二甲双胍都是有效的附加药物,可以帮助减轻与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体重增加。

当体重增加了,我能做些什么?

如果你担心体重增加,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你的活动水平和你的身体进行实际和可持续的改变可能是最适合你的方法。

你吃健康食物的能力取决于你可以选择的食物,具体取决于你所在的地区和财务状况。吃全食和家常菜会有所帮助。

每周锻炼几次可以帮助减少体重增加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双相情感障碍的其他症状。

不过,第一步是与医生交谈。有些医生甚至会将你转介给营养师或营养师。

总的来说,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与体重增加相关的心理疾病,原因如下:药物、遗传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体重增加会降低患者的自尊心,并可能增加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如果你想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维持或减轻体重,请考虑与专业人士讨论科学、可行的方法策略。

对于许多人来说,面对双相情感障碍这种心理疾病,药物治疗还是他们首选的治疗方式。不过,你可以通过询问可能适合你治疗的其他药物,以及同时搭配心理治疗来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的影响。



参考资料:

· 格德斯J等人。(2020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肥胖管理的干预措施。

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386454/

· 管理H等。(2019)。双相情感障碍(BD)治疗期间体重增加——事实和治疗选择。

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579840/#B6

· 麦克尔罗伊S等人。(2018年)。双相情感障碍与暴食行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涉及PRR5-ARHGAP8。

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04024/

· 普里洛J等人。(2021年)。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肥胖和代谢合并症:服用锂的患者是否包括一个亚组?自然主义研究。

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582109/

· 洪流C等人。(2008年)。双相情感障碍的体重增加:药物治疗是一个促成因素。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600-0447.2008.01204.x

· 塔利A等人。(2018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肥胖管理的干预措施。

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494636/

· 周C,等。(2018年)。托吡酯和二甲双胍是控制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的有效附加治疗: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

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ar.2018.01393/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