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他人认可,尤其是前辈、长辈和家人的认可与肯定。
然而,渴望被他人认可本没有错,但不要去刻意讨好他人。
这里的“讨好”,是指那种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而有些人却把这种讨好“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行事方式和个人性格特质。
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讨好型人格”。你是讨好型人格吗?
下面,新概念心理咨询中心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讨好型人格”。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在心理学中,所谓的“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本身无原则的善良所致。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存在对别人的感受特别敏感、抬高别人而贬低自己等错误心理逻辑,这种人格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讨好,而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可能成为可以任意欺负的对象。
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1.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
与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相反,讨好型人格的人在面对别人的要求时,很难拒绝别人,即便当他们意识到别人的需求可能会不合理
2.对别人的感受过度敏感
他们之所以这样,通常是因为内心有一个不好的假设,即他们会认为别人的情绪变化跟自己息息相关。
3.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是把自己放在一种弱者的位置上来获取安全感的方式。
4.缺乏界限和原则
做事以取悦别人为目的,害怕别人的不满和差评,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原则,在交往中也丧失界限。
什么样的人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
一类是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自尊和价值感都很低——他们一方面会不停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人就是要讨好别人获取生存,一方面又言传身教孩子许多讨好的模式。
甚至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会在对待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时,牺牲自己孩子的需求去满足别人家孩子的需求,捧着别人家的孩子,照顾别人家父母的脸色,而委屈自己,牺牲自己。
另一类出现讨好型孩子的家庭,往往存在着控制欲过强的父母。
多有的事情都是父母说的算,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意见和自我,一旦孩子做不到这些,这些父母就会通过指责、批评、打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渐渐的,孩子内心的声音被完全泯灭,而成为只依赖大人评价的傀儡,孩子变的胆怯畏缩,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觉得自己必须讨好父母,因为只有讨好父母,自己才有好日子过。
讨好型人格最终会有什么后果?
第一种:当一个人时时刻刻在讨好别人,哪怕委屈自己的时候,长时间下来他可能会变成一个表里不一虚伪的人。
第二种:他个人会变得唯唯诺诺,很多错误或者失误会向自己身上揽,不敢与人争论,不敢与人冲突,以取悦别人为主。
第三种:在外人表现得自己特别无私,特别大度,处处都会为别人先考虑,但其实自己内心是非常“苦逼”的。
怎样摆脱讨好型人格?
1.要认识到自己的讨好型人格,并且有想要冲破这层枷锁的意识和动力,你要发现自己形成这样的原因,并尽力去解决它。
2.要做好承担后果的思想,因为你的改变很可能会让一些人变得不习惯,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
3.要清楚别人对你的看法,并不是衡量你的唯一标准,尽量让别人的看法更少的左右你。
4.要学会自信,慢慢让自己变得自信,只有自己人变得自信了,才能够变得不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