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代教育中,祖/外祖父母存在的误区之一――过度保护!

热播剧《小舍得》引起了广泛关注,而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

可惜的是,正如电视剧中表现的一样,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也就是他们只关注“成功教育”,而忽视生活细节的培养,尤其是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事实上,孩子在生活中吸收的“知识”远多于他们在教室课本里学到的内容。而一旦这些作为一个人的基础的生活细节学习出现了教育误区,那么孩子的成长也就面临着被动摇的危险。

然而,实际情况远不止如此——根据中国国情,很多孩子的关键成长期(1~3岁)是跟祖/外祖父母(也就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而相应的教育任务也就由他们重点承担,其中祖/外祖母的作用尤其显著,这就就是所谓的“隔代教育”。但是,当前中国祖/外祖父母在教育隔辈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根本性误区,例如:过度保护、重男轻女/重女轻男、成龙成凤的预期、延迟满足能力、唯学习论、苦乐教育不平衡、关注焦虑等等。

新概念心理研究院接触过的众多青少年个案中,有不少这样的家庭。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剖析一下“隔代教育”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过度保护

现在的家庭多数是“4-2-1”或“4-2-2”式,也就是4位老人(祖/外祖父母)+2位父母+1个(或2个)孩子构成。因此,孩子显得特别珍贵(尤其是只有1个孩子的家庭),而祖/外祖父母更是把这些孩子视若珍宝,任何一点损伤也不敢让他们承受。祖/外祖父母认为,这种“毫发无伤”的保护才是爱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护却导致了孩子能力发展的迟滞、对外界伤害缺乏抵抗力等问题。

问题案例1:孩子为什么胆小、孤僻?

4岁的阿伟进入幼儿园,但是老师发现这个男孩特别胆小和孤僻,总是窝在角落里既不敢跟小朋友玩耍,也不敢碰任何一件玩具。后来老师了解到,阿伟在家里被爷爷奶奶保护得非常“严密”。从小开始,无论他想碰什么东西,奶奶都会马上跑过去阻止:不要动水壶,小心烫着!不要碰插板,小心漏电!不要靠近柜子,小心被它的角磕着……久而久之,阿伟变得什么东西都“害怕”,对探索外部的世界意兴阑珊。

显然,爷爷奶奶的过度保护导致阿伟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了很多阻碍和桎梏;同时,他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也逐渐被磨灭,变得胆小和孤僻。

问题案例2:孩子为什么重复犯错误?

6岁的鸣鸣是一个很会“观察”大人的孩子,他发现每次自己犯了错误,只要跑到外公身边去,外公会护着他,爸爸妈妈就拿自己没有办法。有一次,鸣鸣把爸爸的一大桶好茶叶倒在浴缸里,用热水泡了满满一大缸茶出来。爸爸为此很生气,板起脸来和鸣鸣讲道理。而外公却不以为然,觉得不就是一包茶叶吗,大不了再买就是了,干嘛要那样吓唬孩子!还为此“痛斥”了爸爸一顿,这让鸣鸣很得意。

其实,外公并不清楚,这种一味地袒护,会让鸣鸣变得越来越没有规矩;同时,也使父母的正当管教失去了作用,最终耽误的还是鸣鸣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