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面临一个选择或挑战时,你内心深处就会有两个声音在“自我冲突”。
一个声音告诉你:“放弃吧,你不行的!”
这个声音很坚定,很权威,很强势,是那种轻蔑的、毋庸置疑的、斩钉截铁的。它不容你分辨和商量,直接把你打入冷宫,让你原本跃跃欲试的心,瞬间落入谷底。
而另一个声音很微弱,它小心的为自己争辩:“我想试试,我觉得我可以做到......”
但这个声音对于那个强大的否定来说,就像一个羸弱瘦小的孩子,面对着一个高高在上的巨人,他的申辩是那么的无力,浑身都在发抖,甚至不敢看那个巨人的眼睛。他的嘴唇颤抖着,想要表达却无能无力,那个鄙视的眼神和刺耳的声音,像利剑一样刺痛着他幼小的心,让他惶恐羞愧,他努力鼓足的那点勇气,瞬间就被击打的粉碎。他甚至都不敢抬起头来,连乞求的念头都打消了,只想赶紧结束对话,退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黑暗小屋中躲起来......
每一个自卑者的内心,都住着一个这样的“内在小孩”。那个从小被斥责、被拒绝、被否定、被忽视、被遗弃、被虐待、被伤害......被不公平对待的可怜的自己!
那个小小的自己,一直在无声的控诉和哀伤,在沉默中怨恨和愤怒。直到我们长大成人,这个可怜的“内在小孩”却并没有一起成长起来,而是被压抑或遗弃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里,孤零零的,瞪着惊恐的眼睛在黑暗中......
这就是自卑者之所以自卑的原因,因为你的内在“自我”,并没有真正的长大,他依然躲在那个阴暗的角落里舔舐伤口,孤独的等待着你去救他,为他伸张正义,为他打抱不平,救他脱离黑暗恐惧的牢笼。
所以,让你好奇的那些莫名恐惧、莫名自卑究竟是从何而来?答案就在这里。
每当你处在一个应激的场景时,比如陌生聚会、严肃讲台、与异性交往、面对权威等等,你就会立刻陷入“自我冲突”的模式。
这就是两个自我的相互“冲突”:一个是批评的自我,一个是被批评的自我。
批评的自我,来自于被你内化了的“养育者”
他们是不容违背的权威,从小对你指责、批评、轻视和讥讽......,这些声音经过长期的灌输,最终内化成为你“自我批评”的一部分。
而那个被批评被的自我,就是你的“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才是属于你“真实自我”的那一部分,他原本应该是健康的、自信的、积极和阳光的,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强大和成熟,和你的身体、智力、技能等相匹配,一起去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但遗憾的是,这部分的你,在批评者长期的压制下,停滞了。因为作为一个孩童,他不具备反抗“权威”的能力,反抗可能意味着更加严厉的惩罚。所以,他只能选择“顺服”,选择被动的“接受”现实。
当他接受了“养育者”给自己的界定,接受了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不良“标签”,比如“不好的”、“不配的”、“不行的”......那么,这个委屈的小孩,就被封印起来了,他无法再长大,因为他丧失了成长所必须的“养分”,比如“肯定、鼓励、支持、接纳、爱和安全感”。
于是,这个委屈的“内在小孩”,就成为你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他躲在你生命的角落里,吞噬着你的自信,成为你自卑之源!
推荐阅读:“焦虑矛盾型”的自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