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概念心理咨询中心接触过的诸多案例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小丹(化名)是一个20岁的年轻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和轻微的社交焦虑障碍。尽管如此,他的智商达到天才水平,但他的大学成绩却不及格。
他的社交生活从“相当活跃”变成了“不存在”,他的生活作息规律几乎完全颠倒了,几乎很少离开宿舍和房间。尽管没有主动自杀的行为,但小丹自述经常觉得自己“死了会更好”、“死亡是一种解脱”,并且“看不到生命的意义”。
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了什么事让小丹变成这个样子?
荣新奇教授通过和小丹及其父母的沟通了解后得知:
高中毕业后,小丹继续和父母一起住在家里,但突然没有了八小时的上课时间,也没有事情可做,他突然发现自己手头有很多额外的时间。于是,他在电子产品上的使用时间,迅猛增长。而当他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后,由于缺少父母老师的约束和管教,小丹继续每天花6-12个小时在手机和电脑上——玩游戏、聊天、看视频或看电子小说。
由于小丹长时间地玩电子产品,他在前两个学期几乎没有挂过科,到第三个学期结束时,他挂掉了一门必修课,而在另外两门课上却也只堪堪达到及格水平。尽管小丹的智商很高,但他仍在努力跟上。他的体重也减轻了很多,尽管他一开始很瘦。
小丹的母亲说,小丹不再去厨房拿食物或水,他依靠她来唠叨他吃喝。小丹来到咨询室时,整个面容憔悴苍白,肌肉因久坐久卧而萎缩。在年轻男性身上看到这些,是令人震惊的。
小丹自述总是感到疲劳、关节痛、背痛、气短、情绪低落、睡眠困难和感觉“平淡”。他的母亲曾因身体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向众多医学专家和治疗师求诊,但无济于事。当荣教授和他交谈时了解到,小丹正在服用三种精神药物和一种止痛药,并且已经尝试过许多其他“心理药物”,但发现它们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小丹和他的母亲甚至开始研究电休克疗法(ECT),在这种疗法中,大脑被电“电击”以产生治疗性癫痫发作,人们认为ECT可能通过重置大脑化学物质而起作用。
在小丹求治的过程中,没有人建议他从卧室中移除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尽管这是针对睡眠障碍的标准护理干预措施。
所以,当荣教授建议他尝试一个月的“电子禁食”时,小丹拒绝了。就像18岁以上的年轻人经常遇到的情况一样,他的治疗者和他的父母一直不愿将任何“电子产品限制规则”强加给他,担心这会加剧他的问题。
然而,荣教授将他的情况视为紧急情况:他的行为向我们表明他无法照顾自己。幸运的是,他的母亲(她一直怀疑电子产品是造成他心理问题的一部分原因),欣然同意实施“电子产品禁食”是有道理的,并在同一天从家里搬走了所有的电子设备。
在催眠和心理疗愈的开始阶段,小丹变得更加孤立。大多数时候,他都躺在床上,根本不怎么说话,因为他非常沮丧和无聊。我们决定将“电子产品禁食”的时间延长至少六周,事实证明这是有用的。大约六周后,小丹又开始“活跃”起来。他每天起床,与妈妈自发交谈,然后开始上课;他对物理学和历史的兴趣重新燃起,他加入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学术社团和导师团体。
最初,除了与学校有关的工作,我们保持警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荣教授和他的母亲对电子产品时间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继续积极地控制他的使用时间,部分原因是要求他的日程安排和他的一周“充实”来获取它。
几个月后,小丹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并开始在学校取得优等生和奖学金。慢慢地,小丹的体重开始增加,并开始定期与家人朋友一起活动、交流。当他恢复体力和精力时,很明显,小丹几乎所有的身体疾病都源于身体失调(变形)、抑郁和作息规律失衡,而不是某种神秘的躯体疾病。
小丹的案例强调了电子产品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的严重性,强调了社交焦虑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展示了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可能产生的一些身体影响。他的案例还表明,持续远离电子产品可以帮助缓解严重的抑郁症,尤其是在日常使用过多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害羞、社交能力差、自尊心低或“现实生活”活动/朋友很少的青少年,患与电子产品相关抑郁症的风险很高,尤其是在高中毕业后。
可以这么说,仅仅通过传统的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来解决青少年的抑郁症是不够的。即使单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不是主要原因,它实际上始终是一个促成因素,而且通常“一刀两断”可以提供治疗中缺失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