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治疗方式中,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哪个更重要?

新概念心理咨询接触过的众多来访者当中,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这样一个困惑:抑郁症的治疗方式中,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哪个更重要?

很多人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一知半解,不知道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比较好。其实,抑郁症可以药物治疗,也可以进行心理治疗,但哪种治疗方法效果好呢?这其实一直都是存在一定的争议的!

所以,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谈谈这两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在2020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中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我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50%-70%。但是,我国抑郁症的就医率不足10%。

药物治疗

抑郁症药物治疗中的精神类药物,主要是一类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化学递质。用药物提高或降低相应递质在中枢神经纤维的突触间隙间的浓度时,这种抑郁、沮丧的心态就会得到平复和缓解,相应的抑郁症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其他各类药物的研制原理也是如此,所以各种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抗焦虑药等便应运而生。所以,药物是跳过了产生情绪的外部原因,直接通过化学的方法来改变脑部神经递质水平的平衡。

一些患者可以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服用了药物后的感受——那些让自己心烦的事还在,但是自己低落的心境却被药物给生生地提起来了。在一些精神科医生和心理专家的观点中,这样的治疗就算到位了,过去你深陷在抑郁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现在我已经帮你拔出来了,解决你生活中剩下的烂摊子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当代都市人群中其实是大部分患者,即便情绪改善了,生活中的很多困扰还是没法解决。比如,生活的很多困扰,包括一些患者自己的性格基础本身就是会产生抑郁情绪的,就如同一片会滋生杂草的沃土一样,抗抑郁药就像是除草剂,虽然除掉了草,但只要这个性格还在,只要这个草的根还在,那么药一停,杂草还会继续长出来,这就使得不少患者似乎根本就离不开药了,一些患者会误以为这是自己对药产生了依赖,结果陷入两难的境界:吃药怕上瘾,不吃药又怕被抑郁缠上。那么这时,心理治疗就派上用场了!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其实比药物治疗更为古老,经典精神分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世界上第一种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问世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而很多人对心理治疗无用论的深刻印象,其实,这实在是冤枉了心理治疗,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心理治疗必须有患者对自己问题的自知力和自我改变的愿望作为依托,治疗才能奏效,而不会像药物那样,管你怎么想,我都可以强行改变你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的平衡。

但是心理治疗相比药物治疗更为人本,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其实是拉远了患者与治疗者之间的距离。一旦开始服药,无论是治疗者,还是患者,都开始关注症状的改善和药物的副作用上,而忽视了在精神心理领域里,任何一个症状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心理意义这个特点。

心理治疗则是一个拉近治疗者和患者间的关系的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一对一的深入交流、理解、共情,找到患者的产生心理问题的实际原因和解决办法。相比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更像是患者主动参与(药物治疗下,患者被动听从嘱咐),治疗者更像是一个挚友在指导、分析,有时甚至是一同去研究患者的问题,这样的治疗达到的效果都是患者亲自调整的结果,这对于患者的收获要远比药物来的重要。

简单来说,药物是让别人来替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如果问题太多、压力太大,虽然药物的确有快速减轻症状的作用,但也有的时候,我们只是缓解了症状,而并没有解决问题,甚至因为我们本身问题很多,却完全没有自我改变的动机时,就会对药物有过多的期待。

心理治疗是自己在别人的支持下亲自解决问题,如果症状已经基本控制,若想彻底在生活中摆脱困境,可能还需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心理治疗。所以,我们建议,如果你想缩短心理问题治疗的周期,不那么长时间地依赖药物,那么如果你愿意的话,心理治疗也许是一条捷径!

有研究发现,在没有心理治疗的情况下,抑郁症自然康复的进度要远远慢于有心理治疗的情况下。当然,心理治疗不会像药物治疗周期那样明晰。比如,很多患者开始做心理治疗时,会问我们需要做多长时间?我们往往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实际情况下,每个患者自身的各方面情况不同、内在恢复动机强弱不同等等,那么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时间也不一样。这个时间可长可短,可能是两三个月,患者的心态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以至于他在短时间可以不再需要心理咨询师的支持而独立应对自己的生活了;也有可能是一两年、两三年,这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明确的时间。

对于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患者来说,不要指望药物治疗能够解决你所有的问题,否则,现代社会的问题也都太好解决了。药物真正能够改善的是症状,但不是你的全部,我们还需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实际产生困扰的问题,加以解决,才是自我疗愈、自我成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