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相关专家表示,很多人的失眠,都是情绪长期压抑衍生出来的。
失眠年轻化加剧,近三成失眠人群或为假性失眠。根据《睡不着报告》显示,对“失眠”一词进行搜索的用户中,90后、00后高达60%,失眠年轻化明显加剧。同时,在搜索“失眠”关键词的人群中,超30%是在凌晨12点后搜索,他们一边“失眠”一边用手机求助。
对此,新概念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催眠专家荣新奇教授猜想,对部分人来说,一些声音可能会让人平静下来。不少年轻人因为长期玩手机、打游戏,同时由于睡前情绪兴奋等,导致入睡困难、生物钟紊乱,从而引发了“失眠”,这种情况并非真的失眠,而是“睡眠时相延迟障碍”。
“很多人偶尔有两三天睡眠不好,就认为自己得了失眠,其实并非如此。”荣教授解释道,失眠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睡眠不足,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如果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困难,整夜觉醒次数≥3次;早醒等引起的睡眠质量下降;同时日间功能受损,基本可以判断是失眠。
在新概念心理咨询中心接触过的所有失眠患者中,90%的人并不是单纯失眠,他们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即长期入睡困难,心情压抑,对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荣教授表示,“很多人的失眠,都是情绪长期压抑衍生出来的”。比如,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身体遭受打击,心情烦闷,家庭原因等,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合理的出口,本能长期受压制,睡眠就会出问题。所以,对于这类失眠的调整,一般要从心理调整入手。
“失眠伴发抑郁症、焦虑症,临床很常见。”荣教授经常告诉学生,来访者常常说“只要睡好觉,心情就没问题”。
然而,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要识别来访者的情绪和失眠的程度,同时做出正确的评估。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向来访者解释情绪和失眠的关系,引导来访者认知失眠和情绪问题是相互影响的,为治疗管理下一步失眠伴发焦虑抑郁的情况。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需要从“情绪&睡眠”两个方面同时介入,这一点还需要来访者理解。
临床上,慢性失眠占50%,对于慢性失眠的治疗方案,这里比较推荐的“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大部分的失眠是可以较快治愈的,荣教授表示。
“很多失眠者没有来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意识,靠自己忍受、对抗,甚至相信网络上的产品宣传和偏方,让偶尔失眠转变为慢性失眠,还会加重焦虑症、抑郁症患病风险。”对此,荣教授提示,如出现失眠症状,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进行科学的就诊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