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因为父母期待过高而患上了抑郁症。在孩子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后,父母觉得很“不可思议”,完全不能理解“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就抑郁了呢?”。然后,父母思来想去觉得是孩子的意志力太薄弱,而自己才是受害者,因为他们的付出都打了水漂。而后父母提出自己的期望,要孩子多体谅父母,早点好起来。
这对父母浑身上下充斥着“无辜”,觉得孩子得了抑郁症完全是孩子自己的缘故,和他们无关,还要求得了抑郁症的孩子体谅父母,完全不顾孩子的情绪和病情。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抑郁症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高发的趋势。而大多数孩子的父母们,并没有重视起来。
也许是因为自身对抑郁症的了解不多,所以对孩子缺乏感同身受,觉得孩子小题大作。比如这对“无辜”的父母,也许是因为太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无形中给了孩子太多压力,漠视了其他维度的成长。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儿童抑郁症这个话题,都值得重视起来。
下面,新概念心理咨询中心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在抑郁孩子背后的父母”。
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
抑郁症,简单来讲,就是心境的持续低落,感觉生命的活力被抽走,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头儿来。可能在平常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抑郁症患者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好,因为他们全部的心理能量,都用来和自己做斗争了。
根据心理学家表述,抑郁症就好似体内产生了黑洞,能量都凭空消失了,新的能量产生又会在一瞬间消失殆尽。
听起来匪夷所思是不是?这究竟有多痛苦?
一位抑郁症女孩曾这样描述:“我得了一种病,叫抑郁症”。她的母亲曾经回忆到,说她经常“坐着发呆,一动不动,眼神空洞”。
虽然不至于所有的抑郁症儿童都像这般极端,但是大多数的孩子每日感受到的都是精神的困倦,对人生的绝望和对外界的敌意,而且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8年曾经发布的报告称,抑郁症已经成为了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因为地区差异,抑郁症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流行率约有8%~12%。也就是说,大约每10个孩子,就有一个有可能患有抑郁症。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成因和风险因素
抑郁症的病因很少是单一的。根据研究表明,抑郁症是由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包括:
1.遗传学
对重度抑郁症家族史的研究表明,与情感障碍一样,通常存在遗传成分。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2.生物学
大脑化学物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与抑郁症有关。较新的研究表明,神经细胞的连接、生长和功能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大脑结构可信来源,包括海马体、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也都在抑郁症中起作用。
3.家庭环境和童年经历
童年或青春期的不良童年经历或创伤史与抑郁症密切相关。这可能包括身体或心理虐待、性侵犯、亲人死亡或创伤事件。
4.其他
抑郁症的许多其他风险因素,也会增加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这些包括:
严重的生活压力;其他心理健康障碍,如焦虑症;不平等,包括与贫困、种族或性别有关的不平等;失去或悲伤的经历;家庭冲突;久病;重大的生活变化,例如搬家或父母离婚等。
青少年遇到的风险因素越多,对其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就越大——对于青少年来说,来自朋友、家人、学校和媒体的社会压力会增加心理健康状况的风险;身体形象、外表、性别认同和性认同问题在发育中的青少年中很常见,并可能导致抑郁;来自移民或贫困家庭的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受到抑郁症和其他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尤为严重。
另外,青少年通常面临的环境风险因素越多,就越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这些环境因素包括:急性压力、营养不足、缺乏刺激。
抑郁症还与青少年的高风险行为有关,例如:过量使用物质(例如,酒精、尼古丁和毒品等)、自残、没有保护的性行为、自杀未遂等。
许多因素会导致抑郁症,而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要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如何帮助抑郁症的孩子?
1.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是指在自己家庭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足程度。
根据调查研究,儿童生活中遭遇的负面事件是患抑郁症的应激源。
我们很难知道孩子遭遇了什么重大的负面事件,但孩子已经处于应激状态了,就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这时候如果父母去指责和批评孩子,对孩子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只会让他遭受更大的惊吓。
如果父母不知道自己具体能做些什么,但是至少,请先放下自己的过激行为,给予孩子充足的关心、理解、包容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你们对他的爱。
2.了解和感知孩子的想法、感受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抑郁症和成年人的抑郁症有个显著的不同就是——儿童抑郁症有较少的语言表达,更多的是一些隐匿的症状。其实,这也就是告诉大人,千万别太“自我”了,孩子们需要被“看见”。
而很多父母在面对患抑郁症的孩子时,往往都是在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全然不顾孩子的情绪和想法,甚至还会责怪孩子不懂事、不知道体谅父母。
其实,世界上能让孩子前进的最大动力,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爱!
孩子已经身患抑郁症了,这时候应该是父母向孩子前进,而不是反过来而行之。父母最迫切做的是放下“自我”,去和孩子好好聊一聊:“每一件在我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是怎么想的?”、“爸爸/妈妈在这些事情上的处理方式,带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你希望接下来怎么做,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忙吗?”……
3.警惕孩子的异常表现
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曾经说过,孩子的每一个“异常”表现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可能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也可能是在呼唤父母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
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可以帮助父母找到孩子背后隐藏的需求,需求清楚了,抑郁症的病因就找到了,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疏导和改善。
4.接纳孩子的内疚感和自己的羞耻感
就“孩子患抑郁症”这件事情,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自己,大多数人一提到抑郁症,都会有明显的负面情绪。
父母会有“羞耻感”,觉得自己的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情;相应地,孩子会有“内疚感”,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又给家人添麻烦了!
“羞耻感”最容易让人产生逃避倾向,因为这样的情绪难以承受,所以他们会下意识的选择相信是“孩子意志力太薄弱了或者太矫情”了。
而对孩子来说,懂事的孩子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且懂事的孩子一旦患上抑郁症,可能内疚感会更严重。
所以,父母可以告诉自己:“抑郁症就是心灵的“感冒”,很多人都会得,别人不说不代表不存在。孩子现在已经确诊了,只需要配合医生治疗就行”。
父母也最需要提点自己的孩子,适当地向“外”归因:“这是你没法控制的事情,如同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无法保证一生顺遂,我们的家庭环境也许或有不足,我们一起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