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多年来,遇到不少来访者带着相似的疑惑和恐惧来咨询——“我害怕,怕回忆起那些痛苦的记忆。”这太正常了,毕竟谁不怕二次伤害呢?
但我想说,心理咨询不是“揭伤疤”,而是“在安全的陪伴下,理解伤疤是如何形成的,并学习如何与它共处,甚至慢慢疗愈”。
想象一下,你手上有个旧伤疤,不小心碰破了,那肯定会疼。难道你会因为怕疼就永远不处理它,任由它发炎吗?
同样的,心理咨询有点像我们一起来处理这个“内心的伤口”。我们会非常小心地靠近那些让你不舒服的记忆和情绪,但目的不是让你“再痛一次”,而是理解那份疼痛的来源,学会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它,让它不再偷偷影响你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当然,这个过程确实可能带来情绪波动。这就好比你开始规律健身,头几天肌肉会特别酸痛一样——那是改变和适应的自然反应。在咨询室里被安全地陪伴着去面对负面情绪,和独自一人被痛苦回忆突然袭击而崩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前者像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做康复训练,虽然累但有方向和希望;后者则像是半夜突然被噩梦惊醒,独自在黑暗中恐慌。
很多来访者初期都会紧张,但逐渐地,他们反馈说,最意外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被理解”带来的释然。当那些沉重的、羞于启齿的秘密和回忆,终于可以在一个安全、保密、不被评判的空间里被听见、被看见时,那份如释重负的感觉,常常比痛苦更先到来。
有一位来访者曾说:“我以为把旧伤疤撕开会更痛,没想到,在咨询老师说‘我明白你有多难’的那一刻,我突然哭了出来,感觉心里那块压了十年的石头,松了一点。”
所以,你会因此更痛苦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
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指出,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关系中,短期的情绪波动是疗愈过程中自然的一部分,甚至是积极的信号,表明你正在面对和消化那些曾经回避的东西。
但长期来看,在咨询师的专业陪伴和支持下,目标是帮助你减少痛苦,增加内心的力量、应对技巧和自我理解,从而获得更稳定、更轻松的生活状态。
关键在于:
1.找到合适的咨询师:就像找医生做手术,技术好、让你信任的医生会极大降低你的痛苦和风险。好的咨询师会非常重视你的节奏和感受,不会强迫你。
2.建立安全的咨访关系:这是咨询起效的基础。当你感觉到被尊重、被接纳、被理解,才更敢于去探索那些脆弱和敏感的部分。
3.信任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在咨询中感到不被尊重、被逼迫、或者更糟,一定要说出来,甚至考虑换一位咨询师。你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指南针。
简而言之,心理咨询不是简单地“揭伤疤”,而是一个在安全土壤中,携手探索内心花园的过程。咨询师会小心地修剪枯枝败叶(处理痛苦根源),更会一起培育新的、坚韧的枝桠(建立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痛苦可能是旅程的一部分,但目的地是更深的自我理解、更强的心理韧性和更平和的生活。就像经历过寒冬的植物,在春天来临后,会焕发出更顽强的生命力。
如果你此时也遭受着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困扰,不妨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走进心理咨询室。也许开端会有些艰难,但请相信,在专业咨询师的陪伴下,你能逐渐看清内心的迷雾,学会与自己和解,以更加从容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挑战,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