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早已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面对孩子出现的抑郁症状时,部分家长却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孩子是在“装病”。
那么,为什么会有家长觉得孩子的抑郁症是装的呢?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家长认为孩子是假装抑郁”,这个现象不仅阻碍了孩子及时获得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还可能加剧家庭矛盾,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一、对抑郁症认知不足
部分家长对抑郁症缺乏基本的了解。他们不清楚抑郁症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理疾病,误以为孩子只是心情不好或故意表现出病态。
例如,当孩子因为抑郁症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时,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只是懒惰或不认真,而不是意识到这是抑郁症症状的表现。
此外,家长可能不了解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如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将孩子的这些症状归咎于个性问题或青春期叛逆。
二、对孩子行为的误解
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表现出抑郁症状是为了逃避责任。当孩子因抑郁症影响学习或日常活动时,家长可能误以为孩子是在逃避学习压力或家庭责任,故意“装病”来获得关注或逃避任务。
家长也可能觉得孩子是故意引起关注,认为孩子表现出抑郁症状是为了获得家长、老师或同学的关注,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需求,而非真实的疾病。
三、家庭沟通不畅
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是导致家长误解孩子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孩子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痛苦和抑郁症状,家长也难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从而产生误解。
沟通方式不当也会加剧误解。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可能采用指责、质疑或否定的方式,使孩子不愿敞开心扉,进一步加深家长对孩子抑郁症状的误解。
四、社会观念与偏见
社会上仍存在对心理疾病的偏见和歧视,一些家长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认为抑郁症是“心理脆弱”或“意志不坚定”的表现,而非真实的疾病。
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会影响家长的看法。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应该坚强、乐观,面对困难时不能表现出脆弱,因此难以接受孩子患有抑郁症的事实,认为孩子是在“装病”。
五、家长自身情绪的影响
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自身也会感到焦虑和无助。这种情绪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冷静、客观地看待孩子的症状,而是选择否认或怀疑。
家长还可能存在否认心理,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患有抑郁症,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自责或羞愧,所以选择认为孩子是在“装病”,以逃避现实和责任。
所以,家长应加强对抑郁症的了解,改善与孩子的沟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家长的关爱和帮助下,走出抑郁的阴霾,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快乐。
最后,如果你或你身边的正在经受抑郁症的困扰,我们“荣新奇心理工作室”可以提供专业支持,我们的团队致力于通过个性化的疗愈方案,主要采用催眠疗法,帮助您解决从情绪管理到个人成长等各类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