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心理咨询师他自己本身就有心理问题,这样的人也可以给他人做心理咨询吗?

最近,我在某个微信群里看到有些老师在聊一个话题:

“有些心理咨询师他自己本身就有心理问题,这样的人也可以给他人做心理咨询吗?”,或者说“心理咨询师必须有‘从痛苦中走出来的经历’,才能帮助别人?”

作为心理学的从业者,确实会遇到这样的困惑,甚至刚开始接触个案时,我自己也偷偷问过自己:“我学习的这些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真的能够帮别人吗?”

说实话,干我们这行的,还真没几个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就入行的(哪怕是本科、硕士阶段接受专业培养,学习心理学的人)。我认识很多优秀的同行,包括我自己,当初学这个,多多少少都是因为自己经历过一些挣扎,想弄明白,想找条出路。你说,这是不是问题?某种程度上,是。但你说,这能不能做咨询?我觉得能,而且,有时候,恰恰是因为这些经历,才让我们能真正坐在那里,听懂另一个人的痛苦。

你想想,一个从来没有体会过“掉进洞里”那种绝望感的人,怎么能精准地判断来访者掉得有多深,又怎么能知道该怎么拉他一把?那些“问题”,如果我们真的认真去面对了,去处理了,它们就不会是定时炸弹,反而可能变成我们听诊器的“灵敏度”。

当然,这有个前提——我们得对自己的“伤”有足够的觉察,知道它在哪,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跳出来影响判断,更重要的是,得有个地方去梳理它,比如找督导,或者自己去接受个人咨询。这是专业伦理的底线,不能把自己未解决的痛苦,转嫁到来访者身上。

我有个来访者,有一次在咨询很深的时候,突然问我:“老师,你自己也……有过那种,觉得活着没意思的时候吗?”我犹豫了一下,选择了坦诚一部分。结果你猜怎么着?她反而松了口气,说:“原来你也经历过啊……那你更懂我了。”

那一刻我明白,真正的“疗愈力量”,不在于咨询师是“完人”,而在于TA是否真实、是否完成了自我整合,是否能在专业框架下,带着自己的伤疤,依然稳稳地接住对方的痛苦。

所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有过心理创伤的咨询师,能不能做咨询?能,只要TA不是在“带着病”做。关键在于,TA是否在积极处理自己的问题,是否在专业框架内工作。至于“必须有从痛苦中走出来的经历才能帮助别人”——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职业的“副产品”。正是因为经历过,才更明白“走出来”的路径,才更愿意陪着别人一起走。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如果你发现自己也困在负面情绪的“泥沼”里,别硬扛。找个靠谱的督导师聊聊,或者干脆约个属于自己的咨询,先把自己从“泥沼”中拉出来,咱才能更有力量去帮别人,不是吗?

毕竟,心理工作者的自我照顾,从来不是自私,而是职业的基本要求。如果你也在这个行业里感到迷茫或挣扎,别犹豫,去找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聊,他们能给你更具体的支持和引导,帮你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